沉香一本通

一个行业老司机的10年玩沉香经验总结

四、香席

香席是“经过用香工夫之学习、涵养与修持后,而升华为心灵飨宴的一种美感生活”。所以,香席既不是与改善气味有关的藏香行为,亦不是与宗教活动有关的焚香。事实上,香席是一种通过“香"作为媒介来进行的文化活动,所以也不是单纯嗅觉上品评香味的品香。

香席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,如果像时下坊间,只会在熏烤香本上去比较香气味道的变化,反而会令人感到窒息;而太过重视操作的技巧,不免落入了雕虫小技的表演。由于它最终所探求的是生活上的品位,所以感官的知觉、用香的技巧虽然是香席上必备的条件,但都不是香席所追求的目标。

香席

例如,明代的高人逸士便普遍修筑有“静室”,用以举办香席,来达到“有禅客与之炉薰隐几、散虑忘情”的境界。其间相互勘验学问、探究心性,称之为“坐香”,因而此一香席的形式又称之为“习静”。总之,香席的意义,是在通过行香过程,来表现心灵的境界和内容。

一个完整的香席,就像茶席一样,要有令人安静空间,称为“静室”,布置简雅的室内,更有合乎节令的插画、挂轴,通常四人一席,赏完插画、字画,接着品茶(以淡茶为主),唤醒感官让身心状态准备好,迎接品香的高峰经验。接着,才进入品香本身。

品香

1、理香:观察整块香木如棋楠等的纹理、色泽变化,寻找适合下刀的地方。

2、解香:以有题款的解香刀,切下一小片香木。

3、起灰:以香压将品香炉里的灰堆得形美而疏密有致(这影响香味)。

4、点炭移火:将炭点燃,移入品香炉,埋于灰中。

5、铺灰:放入香木,隔灰闷香,不见烟不见火,只有无形无色的香,细细缭绕。

6、品香:左手握炉颈,右手轻围,吸气闻香,侧面吐气。

7、题香簿:以书法将品香心得(七字以内),写在品香簿上,以香名落款,用印,才算完成。
闻香观烟是很有意思的,袅袅青烟变化无穷,一会儿收,一会儿放,一会儿紧,一会儿松,有时打折,有时回转,宽细结合,变化微妙。

香席小知识

尽管在现代社会中,我们对薰香和焚香并不陌生,但香席活动在中国的发展,却因为清代中期之后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,使得自唐、宋到清初以来在中国上层社会中,展现生活品位的“课香”,在以下两个原因的影响下,也随之沉寂了一百多年。

首先,香席所用的香料,并非一般焚香的香料,而都是些十分罕见且贵重的原料,它从采集、整理到分类,牵涉了极专业的分工知识,所以若没有一个相对安定而富裕的社会作基础,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香材供销体系。

其次,香席的最终目的,是结合书法和文学的注脚,来追求生活品位的境界。也就是要用简单的一个字或一句诗、词,对香席的品评活动,通过以书法为工具的过程,做出“点睛”式的诠释。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文化培养,甚至需要相当的悟性,才有可能形成的能力,若没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领悟力,恐怕是难以办得到的。

以上这两个要素在香席活动上缺一不可,所以它是一个结合财富与学养的上层社会文化生活,要同时具有这两个条件的人士,才有能力去涉足香席活动。而清代中叶开始,经济日渐凋敝,西方文明几乎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,加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,于是坐香活动在中国的没落,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状况了。反而是在唐、宋时期随同茶道、花道、书道传入日本的香道,跟着日本的皇室贵族阶层一起留存下来,成了日本今天的国粹。

不过日本的香道,和宋、明两代先后传入日本的斗茶、插花、书法这三种上流社会的涵养一样,在日本社会中经过长时间的吸收、变化后,才成为今天的面貌。所以,日本今天的“香道”与中国古代的“香席”精神并不全然相同。此外,今天我们要提倡的香席活动,既不必、也不可能完全还原古人的原始面貌,因为不但今天社会的状况和古代已经不同,而现代各项科研成就,以及资讯的发展、贸易文化交流的频繁,也都绝不是古人所能想像的。所以香席活动的推广,一方面由于环境、工具和原料三者的限制,在今天仍然并非一般社会人士所能负担,在先天上就只适合上层社会所享有。但另一方面,香席的内容和方法,却可以拜科技与现代文明发展之赐,向更广阔高深的境界中去探求,而在心灵的向度上,当然也有可能跨越出古人曾经悠游过的疆界,这一点应该是在进行香席之前,所应当自我期许的。

三、香道用具
返回列表
关注微信 目录

欢迎读者添加徐文祺私人微信给它留言: 94333815

版权所有:徐文祺沉香网-沉香一本通 |感谢